屈原的代表作《离骚》,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,千古传诵。被誉为我国第篇作家独立创作的抒情长诗。然而,迄今为止,人们并不能真正理解“离骚”二字的意思,没人能解读书名,至少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。将各家的见解罗列起来,至少有二十多种说法,周建忠在《文史哲》1990年第6期上撰文一一作了介绍。
一、离忧”说
此说本于淮南王刘安,其云:“离骚者,犹离忧也。”后为司马迁《史记屈原列传》采纳。
二、“遭忧”说
班固云:“离,犹遭也。骚,忧也,明己遭忧作辞也。”(《离骚赞序》)《汉书贾谊传》颜师古注、朱熹《楚辞集注》钱澄之《屈诂》、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朱季海《楚辞解故》、聂石樵《楚辞新注》、姜书阁《先秦辞赋原论》萧兵(《南开学报》1981年第5期)殷翔(《淮北煤矿师院学报》1983年第3期)、周复纲(《贵州文史丛刊》1985年第4期)均采此说而有所辩证、发挥。
三、“别愁”说
王逸《楚辞章句·离骚经序》:“离,别也;骚,愁也。言己放逐离别,中心愁思。”汪瑗《楚辞集解》、蒋骥《山带阁注楚辞》、王闿运《楚辞释》魏炯若《离骚发微》陈子展(《中华文史论丛》1981年第1期)、丁冰(《屈原》)熊任望(《河大学学报》1978年第2期)、范成庵、姜童生(《通化师院学报》1982年第2期)均持此说。
四、“离隔扰动”说
戴震《屈原赋注》:“离,犹隔也。骚者,动扰有声之谓。盖遭谗放逐,幽忧而有言,故以《离骚》名篇。”(此据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歙汪氏刊本,若据《安徽丛书》影歙县许氏所藏《屈原赋注》手稿三卷本,则戴震以为离骚,犹今人言牢骚)逯钦立《屈原离骚简论》:“屈原题作离骚,显然在于表示他由于被疏远隔离而怀着烦忧牢愁。”刘永济《屈赋音注详解》:“离,隔也;骚,扰也。遭谗离隔,心中扰动不安。”
五、“牢骚—曲名”说
游国恩《楚辞论文集》:“我以为《离骚》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,其意义则与牢骚’二字相同。”采用此说而有所变通、发挥的有:王泗原《离骚语文疏解》、马茂元《楚辞选》郭维森《屈原》、张纵逸《屈原与楚辞》、张家英《屈原赋译释》等。然1980年11月出版的《离骚纂义》,游先生于“按语”中删去了“义为牢骚”说,重申“离骚”可能为曲名之旧见,而从其引|用材料与论述来看,内容倾向于班固“遭忧”说,故张永鑫又提出了“遭忧—曲名”说(《苏州大学学报》1983年第3期),继而朱碧莲又重申“楚民歌乐曲”说(《苏州大学学报》1986年第1期)。
六、“牢骚”说
姜亮夫《屈原赋校注》:“韦昭以牢骚释牢愁,牢骚亦即离骚声转,今常语也,谓心中不平之意。”姜氏于1985年出版《楚辞通故》,仍持此说。范文澜《文心雕龙注》、詹安泰《离骚笺疏》亦持此说。
七、“与愁告别”说
钱钟书《管锥编》第二册:“盖离者分阔之谓,欲摆脱忧愁而遁避之,与愁告别。”周致中认为,离骚就是“告别、离却我的心烦虑乱”(《上海师院学报》1981年第4期)。罗庾岭亦申此说(怀化师专《教与学》1984年第2期)
八、“离开蒲骚之地”说
李嘉言以为,骚应解作地名,离骚即是离开蒲骚(《河南师大学报》1982年第5期)。
九、“告别蒲骚”说
王廷洽认为,“离骚”就是“离别故乡”,而屈原的故乡是蒲骚,所以《离骚》正确的题解就应该是:“告别了,蒲骚!(《艺文志》第二辑,山西人民出版社,1983年10月版)
文章来源:《通化师范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thsfxyxb.cn/zonghexinwen/2020/0803/332.html
上一篇:《通化师范学院学报》影响力指数(CI)再创佳绩
下一篇:苏格拉底因何伟大?维护法律和民主不是说说而